室上性心律失常的处理需根据类型和严重程度采取个体化方案,核心方法包括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和手术干预。 关键亮点:轻症可通过减少咖啡因/酒精摄入、调节情绪改善;常用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钙通道阻滞剂(地尔硫卓)可控制症状;顽固性病例需射频消融或起搏器植入。
-
生活方式调整
避免诱因是基础措施:保持规律作息、限制刺激性饮食(如咖啡、浓茶)、戒烟限酒。情绪管理(如冥想、深呼吸)可减少自主神经紊乱引发的发作。 -
药物治疗
- 急性发作:静脉注射维拉帕米或腺苷快速终止心动过速;血流不稳定时需电复律。
- 长期控制:β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或钙通道阻滞剂(地尔硫卓)适用于频发房早;房颤/房扑可选用胺碘酮或普罗帕酮,但需监测副作用(如甲状腺功能异常)。
-
非药物与手术干预
- 迷走神经刺激:按压颈动脉窦或Valsalva动作(屏气用力呼气)可能终止室上速发作。
- 射频消融:对药物无效或反复发作的折返性心动过速效果显著,可根治异常电信号通路。
- 起搏器植入:适用于合并严重传导阻滞或心动过缓的患者。
总结:早期识别症状(如心悸、头晕)并就医评估是关键。多数患者通过药物和生活方式调整可有效控制,而手术方案需由专科医生评估风险与获益。定期心电图随访和避免诱因能显著降低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