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肝不会遗传,但需警惕母婴垂直传播风险。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其引发的肝脏损害(梅毒肝)属于传染性疾病范畴,并非遗传性疾病。关键在于区分“传染”与“遗传”:梅毒螺旋体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但不会改变胎儿基因。
-
梅毒肝的本质
梅毒肝是梅毒螺旋体侵犯肝脏导致的病理表现,属于感染性并发症。与遗传性肝病(如血色病、Wilson病)不同,其发生取决于病原体感染,而非基因缺陷。 -
母婴传播≠遗传
若孕妇未规范治疗,梅毒螺旋体可能通过胎盘或产道传染胎儿,导致先天性梅毒(含肝脏病变)。但这是病原体直接感染,与遗传物质无关,下一代成年后不会因“遗传”发病。 -
预防与干预重点
孕期梅毒筛查和青霉素治疗可阻断母婴传播。梅毒患者需完成规范治疗并评估治愈后再备孕,避免胎儿感染风险。
梅毒肝的防治核心在于控制传染源。育龄人群应重视婚前/孕前检查,感染者及时治疗可完全避免后代患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