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肝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发的肝脏病变,早期表现为无痛性黄疸、肝肿大及胆汁淤积,晚期可能形成肝分叶状变形。其症状易与病毒性肝炎混淆,但缺乏典型胃肠道症状,需通过血清学检查确诊。
- 早期症状:以弥漫性肝炎为主,常见肝肿大、黄疸,但无显著腹痛或恶心。部分患者伴随皮肤梅毒疹或低热,实验室检查显示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显著升高,而转氨酶(ALT/AST)轻度异常。
- 晚期特征:肝脏出现树胶肿愈合后形成疤痕,导致肝表面深沟和分叶状变形。此时可能伴随门脉高压体征,如腹水、胸腹静脉扩张、肝掌或蜘蛛痣,但压痛不明显。
- 并发症警示:未及时治疗可能进展为肝硬化、肝衰竭或肝性脑病,部分患者合并肾淀粉样变性或胆道出血。
若存在梅毒感染史且出现不明原因肝酶异常,应尽早排查梅毒肝。规范治疗(如青霉素)后肝功能和病理变化可显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