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梗死不是一种正常现象,它属于急性缺血性脊髓血管病,可能导致瘫痪、感觉障碍或大小便失禁等严重后果。虽然发病率低于脑梗死,但因其起病急、诊断难度大,需引起高度重视。
1. 脊髓梗死的本质
脊髓梗死是脊髓供血动脉因血栓、栓塞或血管痉挛导致血流中断,局部神经组织因缺氧坏死。常见诱因包括动脉硬化、血管炎、外伤或手术并发症,部分病例与低血压或血管畸形相关。
2. 典型症状与识别
患者常突发背部剧痛,随后出现下肢无力或瘫痪,伴随感觉异常(如麻木、刺痛)。部分人可能迅速进展为括约肌功能障碍(排尿/排便困难)。症状与椎间盘突出等疾病易混淆,需通过MRI或脊髓血管造影明确诊断。
3. 治疗与预后
早期干预是关键:
- 急性期:需通过抗凝、溶栓或手术恢复血流,同时使用神经营养药物。
- 康复期:依赖高压氧、物理治疗及功能训练,部分患者可改善功能,但严重者可能遗留永久性残疾。
4. 预防建议
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避免长时间低血压;术后患者需警惕血栓风险;突发背痛伴神经症状时应立即就医。
脊髓梗死虽属罕见病,但致残率高,早发现、早治疗是改善预后的核心。日常关注血管健康,出现可疑症状切勿延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