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针对在岗村医的新政策主要围绕职业资格提升、待遇优化、养老保障完善及基层医疗体系改革展开,具体措施如下:
一、职业资格与资质要求
-
学历资质门槛提高
国家逐步淘汰中专学历村医,新进村医需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现有中专学历村医需通过继续教育提升资质。
-
执业资格倾斜政策
持有执业(助理)医师、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村医,将优先获得“转正”机会,并享受岗位补贴(如山东省日照市每月1500元补贴)。
-
大学生村医专项计划
国家推动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吸引年轻医学人才扎根基层,提供事业编制保障。
二、待遇与激励机制
-
收入保障与绩效激励
-
实行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制度,部分地区通过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等提高村医收入。
-
例如:南昌市人均年补助达3万元,福州市村医签约服务每人每月补助500-1500元。
-
-
养老保障完善
-
年满60周岁、从医满20年的村医,按年发放960元退休金;连续执业30年以上的,退休金提高至1080元。
-
非职工养老保险覆盖的村医,可选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
-
专项补助与奖励
-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人均3万元/年,基本药物补助人均3000元/年。
-
福建省连续从医30年以上的村医,每年多领5000元补助。
-
三、基层医疗体系改革
-
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
到2025年,村卫生室需配备80种以上药品、30种以上设备(含AED等),并实现基本药物制度覆盖。
-
医保政策优化
所有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机构,允许使用非基本药物(不超过20%种类)。
-
职业化与流动性管理
通过“乡聘村用”“县管乡用”等政策,推动村医从“个体户”转为“单位人”,并规范绩效考核。
四、其他关键措施
-
职称晋升通道 :鼓励村医考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职称晋升后待遇显著提高。
-
区域协同发展 :如山西省通过高职院校单独招生1000人,支持农村医疗服务能力提升。
以上政策旨在通过多维度支持,提升乡村医生职业吸引力,缓解人才短缺问题,并推动基层医疗体系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