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对医院的回款主要依据以下机制和原则进行:
一、结算方式与周期
-
即时结算试点
多地医保局推动“日拨付、月结算、年清算”机制,患者出院时医保信息平台实时抓取结算信息,按支付金额的60%-90%进行拨付,回款周期缩短至1天或7天。例如:
-
安徽省通过省级平台实现“一对多”即时结算,医药机构回款周期从“一月一付”提升至7天;
-
河北省试点将拨付周期压缩至“T+1”,即费用发生次日到账。
-
-
后付制改革
传统医保结算采用“当月费用、次月申报、30日拨付”,现逐步向“月结算”过渡,部分地区已实现7天支付。
二、结算依据与标准
-
合规性审核
医保基金仅支付符合《社会保险法》规定的费用,包括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及急诊抢救费用。
-
分阶段拨付比例
不同地区、医疗机构类型及费用类型存在差异,例如:
-
按个人缴费基数返现:35岁以下2.8%、35-45岁3%、45-60岁4%、60岁以上5%;
-
退休人员按上年度养老金的5%返现。
-
三、资金流向
-
直接打入账户
医保报销金额直接转入参保人员的社会保障卡或医疗保险卡,无需个人垫付或二次申请。
-
特殊情况处理
-
先自费后报销:患者需先支付押金,报销后多余部分退还至银行卡;
-
医院垫付资金:通过医保结算后,医院与药企的账期联动,缩短整体回款周期。
-
四、法律依据与保障
医保结算受《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法规规范,确保基金安全与合规使用。通过信息化手段(如省级结算平台)提升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以上机制旨在优化资金流转,缓解医疗机构资金压力,并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