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三园是指清代皇家园林圆明园及其附园长春园、绮春园(后改称万春园)组成的园林群,合称“圆明三园”,占地350公顷,被誉为“万园之园”。三园以水景为核心,融合中西造园艺术,代表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巅峰成就,1860年遭英法联军焚毁后成为重要历史遗址。
-
圆明园:三园中的核心主体,始建于康熙年间,雍正、乾隆时期扩建为皇家理政与居住的离宫。园内布局以“九洲清晏”象征国家疆域,包含正大光明殿、勤政殿等政治功能建筑,以及百余处江南名园仿景,如杭州西湖十景的微缩版本。
-
长春园:乾隆时期增建,以开阔水域和西洋楼景区著称。西洋楼由传教士设计,包含大水法、谐奇趣等巴洛克风格建筑,是中国首次大规模引入西方园林元素的尝试。长春园还仿建了苏州狮子林等江南园林。
-
绮春园(万春园):原为亲王赐园,嘉庆年间并入圆明园体系,以小型园林集锦为特色,如敷春堂、鉴碧亭等。其布局灵活,多为后妃游憩之所,后因火灾部分重建并改名“万春园”。
如今,圆明三园遗址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既是园林艺术的见证,也承载着近代屈辱历史的警示。游览时可重点关注西洋楼残迹、福海及修复后的部分景观,感受其昔日的辉煌与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