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是新疆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名城,全称“喀什噶尔”,意为“玉石集中之地”或“砖房之城”,其名称融合了突厥语、波斯语与古塞种语的文化烙印。作为古丝绸之路的枢纽,喀什拥有2100多年的建城史,曾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疏勒国,以多元文明交汇和维吾尔风情闻名,被誉为“不到喀什,不算到新疆”的旅行圣地。
-
名称由来与含义
喀什的称谓源自维吾尔语“喀什噶尔”,主流解释有两种:一是突厥语中“玉石”与古伊朗语“山/石”的组合,呼应其历史上玉石贸易的重要地位;二是回语(维吾尔语)中“石色”与“砖房”的合称,因老城传统砖砌建筑群得名。古塞种语中亦有“玉石之城”的记载,凸显其作为欧亚宝玉石集散地的历史角色。 -
历史沿革与别称
汉代起,喀什以“疏勒”之名见于史册,是张骞通西域、班超平定匈奴的关键据点。唐代为“安西四镇”之一,宋元时期突厥语名“喀什噶尔”逐渐取代“疏勒”,清代定名并沿用至今。玄奘《大唐西域记》称其为“佉沙”,元代文献则译作“可失哈儿”,名称演变折射出多民族语言与文化的交融。 -
地理与文化地位
喀什地处帕米尔高原与塔克拉玛干沙漠之间,三面环山,绿洲与雪峰并存。作为中国最西端的城市,其老城保留着全球现存规模最大的生土建筑群,艾提尕尔清真寺、香妃墓等古迹集中展现了伊斯兰建筑艺术与维吾尔民俗的精华。 -
现代意义与象征
喀什不仅是新疆的“缩影”,更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其名称承载的“玉石”意象,隐喻了它在丝路贸易中的璀璨历史,而“砖房”则生动体现了当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智慧。
若想感受最纯正的新疆风情,喀什老城的街巷与巴扎(集市)是不可错过的活态博物馆——这里既是历史的终点,也是探索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