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为核心理论,通过整体观与辨证论治实现疾病防治,其核心在于调和人体内外平衡。
-
阴阳五行:阴阳代表对立统一关系,如寒热、动静,五行(金木水火土)描述事物生克规律。中医用此分析生理病理,如肝属木主疏泄,肾属水主藏精,五行失衡则疾病丛生。
-
脏腑经络:五脏(心肝脾肺肾)主藏精,六腑(胆胃大小肠等)主传化,经络联通全身气血。例如,心主血脉,肺主气司呼吸,经络阻塞则引发疼痛或功能失调。
-
辨证论治:同一疾病不同阶段治法各异(同病异治),不同疾病若证候相同则治法相同(异病同治)。如感冒风寒用辛温解表,风热则辛凉解表。
-
气血津液:气为生命动力,血滋养全身,津液润泽组织。气虚则乏力,血虚则面色苍白,调理需补气养血。
-
治未病:强调预防,通过饮食、运动、情志调节防病。如春季养肝,冬季补肾,顺应自然规律。
中医学融合哲学与临床实践,注重个体化治疗与自然和谐,现代应用可结合传统智慧提升健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