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脉诊中,十二种常见脉象是判断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包括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滑脉、洪脉、细脉、弦脉、促脉和结脉。这些脉象通过脉搏的力度、速度、位置等特征,反映人体气血盛衰、寒热虚实及脏腑功能状态,为辨证施治提供关键依据。
- 浮脉:轻按即得,重按减弱,主表证或虚阳外浮。如外感风寒初期可见浮而有力,久病体虚者则浮而无力。
- 沉脉:需重按才能触及,主里证。沉而有力为里实(如瘀血内阻),沉而无力为里虚(如脾肾阳虚)。
- 迟脉:脉搏缓慢(每分钟少于60次),主寒证。迟而有力为实寒(如寒凝腹痛),迟而无力为虚寒(如阳气不足)。
- 数脉:脉搏急促(每分钟超90次),主热证。数而有力为实热(如高热),数而无力为虚热(如阴虚火旺)。
- 虚脉:举按皆无力,主气血两虚。常见于久病体弱或失血过多者。
- 实脉:搏动有力且充盈,主实证。如痰热壅肺或食积内停时多见。
- 滑脉:流利如珠走盘,主痰湿、食滞或妊娠。健康青年亦可见柔和滑脉。
- 洪脉:脉宽大如波涛,主热盛(如阳明经证),亦可见于邪盛正衰危象。
- 细脉:细如丝线,主阴虚、血虚或湿邪阻滞。如贫血患者脉多细弱。
- 弦脉:端直紧绷如琴弦,主肝胆病、痛证或痰饮。高血压患者常见弦而有力。
- 促脉:数而时有歇止,主阳盛实热或气血痰食停滞。若促而无力需警惕脏气衰微。
- 结脉:缓而间歇不规则,主寒痰瘀血或气血虚衰。心律失常者多见。
掌握这些脉象特征,有助于初步辨识体质与病症,但需结合其他诊法综合判断。若自觉脉象异常,建议及时咨询专业中医师进一步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