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诊的六大类包括脉位、脉体、脉率、脉律、脉力、脉势,这是中医诊断中通过触觉感知脉搏特征的核心分类方式。
- 脉位:指脉搏在皮肤下的深浅位置,分为浮脉(轻按即得,主表证)、沉脉(重按始得,主里证)、伏脉(需推至筋骨方得,主邪闭或痛极)。
- 脉体:反映脉搏的形态与大小,如洪脉(阔大有力,主热盛)、细脉(如丝线细弱,主气血虚)、弦脉(紧绷如琴弦,主肝胆病或疼痛)。
- 脉率:指每分钟搏动次数,迟脉(慢于正常,主寒证)、数脉(快于正常,主热证)、疾脉(极快,主阴竭阳亢)。
- 脉律:关注搏动节律是否规整,结脉(缓而间歇,主气滞血瘀)、代脉(规律间歇,主脏气衰微)、促脉(快而间歇,主实热或痰瘀)。
- 脉力:体现脉搏强弱,实脉(强而有力,主实证)、虚脉(弱而无力,主虚证)、微脉(极弱欲绝,主气血大亏)。
- 脉势:描述血流流畅度与血管状态,滑脉(流利如珠,主痰湿或妊娠)、涩脉(艰涩不畅,主血瘀或精伤)、紧脉(紧张如绳,主寒证或疼痛)。
掌握这六类脉象特征,能帮助快速辨识疾病性质与体质状态,是中医辨证施治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