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脉针灸中的12个穴位根据五行学说和经络理论进行配伍,具体如下:
一、五行脉穴位配伍原则
五行脉通过相生相克关系构建穴位组合,以调节人体阴阳平衡。配伍时遵循以下规律:
-
相生关系 :子经穴位配伍母经穴位,例如:
-
左尺阴水经(涌泉穴)→ 子经足临泣穴
-
左尺沉一阴水经(涌泉穴)→ 子经足临泣穴
-
-
相克关系 :子经穴位配伍克经穴位,例如:
-
左尺沉一阴水经(涌泉穴)→ 克经足三里穴
-
左关沉一阴木经(行间穴)→ 克经支沟穴
-
-
脏腑对应 :穴位与脏腑功能相关联,如:
-
肺经:尺泽(合穴)、太渊(原穴)
-
肝经:大敦(足厥阴肝经)、行间(足厥阴肝经)
-
肾经:复溜(足少阴肾经)、涌泉穴(足少阴肾经)
-
二、12个穴位具体解析
-
涌泉穴
-
位置:足底,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处
-
功效:滋阴降火,常用于治疗头痛、失眠、高血压等
-
-
足临泣穴
-
位置:足背,第4、5跖骨间隙前方凹陷处
-
功效:疏肝利胆,常用于肝胆疾病及头痛
-
-
商阳穴
-
位置:手指,第1、2掌指关节桡侧远端赤白肉际
-
功效:清热泻火,适用于热证及头痛、目赤肿痛
-
-
大陵穴
-
位置:腕部,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凹陷
-
功效:宁心安神,常用于心悸、失眠及癫狂
-
-
足三里穴
-
位置: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
-
功效:补中益气,主治脾胃虚弱、下肢痿痹
-
-
复溜穴
-
位置:小腿内侧,内踝尖上2寸,跟腱前缘
-
功效:滋阴补肾,常用于眩晕、水肿及腰膝酸软
-
-
照海穴
-
位置:踝区,内踝尖下方凹陷中
-
功效:滋阴降火,适用于咽喉肿痛、失眠多梦
-
-
商丘穴
-
位置:手背,第2掌指关节桡侧凹陷
-
功效:健脾和胃,常用于胃痛、腹泻及肢体麻木
-
-
行间穴
-
位置:足背,第1、2脚趾间赤白肉际
-
功效:疏肝理气,适用于肝郁化火、头痛目赤
-
-
太渊穴
-
位置:腕部,桡动脉搏动处
-
功效:补肺益肾,常用于咳嗽、气喘及脉虚
-
-
尺泽穴
-
位置: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
-
功效:清热宣肺,适用于咳嗽、气促及肘臂挛痛
-
-
列缺穴
-
位置:腕部,桡骨茎突上方凹陷
-
功效:通经活络,常用于头痛、牙痛及感冒
-
三、应用示例
-
调理高血压 :左尺沉一阴水经(涌泉穴)→ 子经足临泣穴,右关沉一阴木经(行间穴)→ 子经支沟穴
-
疏肝解郁 :左关沉一阴木经(行间穴)→ 子经支沟穴,右关沉一阴土经(商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