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脉象分类存在27种与28种的差异,核心区别在于是否包含“疾脉”。以下从定义、常见类型及临床意义展开说明:
-
基本分类依据
- 28种脉象:包含浮、沉、迟、数、滑、涩等,其中“疾脉”指脉搏每分钟超过120次,属热极或阴竭危候。
- 27种脉象:通常将“疾脉”归入“数脉”的极端表现,不单独列出,其余分类与28种一致。
-
常见脉象特点
- 浮脉与沉脉:浮脉轻按即得,主表证;沉脉需重按,主里证。
- 迟脉与数脉:迟脉(<60次/分)主寒证,数脉(>90次/分)主热证。
- 弦脉与滑脉:弦脉如按琴弦,主肝胆病;滑脉圆滑流利,主痰饮或妊娠。
-
临床意义
脉象是辨证核心指标,如浮数脉提示外感风热,沉细脉多见于气血两虚。孕妇脉象多滑利,危重病可见“散脉”(元气涣散)或“代脉”(脏气衰微)。
掌握脉象差异有助于精准辨证,但需结合四诊综合判断。实际应用中,28种分类更细致,27种则强调简化归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