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纤颤需要治疗吗?答案是肯定的。 心房纤颤(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引发脑卒中、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威胁生命。治疗不仅能缓解症状,还能显著降低长期健康风险。
1. 房颤的危害不容忽视
房颤会导致心脏不规则跳动,血液易在心房淤积形成血栓。一旦血栓脱落,可能堵塞脑血管,引发中风(风险比常人高5倍)。长期房颤会加重心脏负担,导致心肌功能衰退,增加心力衰竭风险。
2. 治疗的核心目标
- 控制心率或心律:通过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或电复律恢复心脏正常节律。
- 预防血栓:抗凝药物(如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药)可降低中风风险。
- 病因管理:治疗高血压、甲亢等诱发因素,减少房颤复发。
3. 个体化治疗方案
- 阵发性房颤:早期干预可能通过导管消融术根治。
- 持续性房颤:需长期药物控制,结合生活方式调整(如限酒、减重)。
- 高龄或高风险患者:抗凝治疗优先,需权衡出血风险。
4. 不治疗的后果
放任房颤可能进展为永久性房颤,治疗难度加大,且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上升。部分患者因忽视症状,直到中风发作才确诊,此时已错过最佳干预时机。
房颤必须积极治疗。 早期诊断和规范管理能有效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若出现心悸、气短等症状,建议尽早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