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养老保险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覆盖不同群体并实行差异化制度设计:
一、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
覆盖范围
适用于城镇各类企业职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及灵活就业人员(如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
-
缴费与待遇
-
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费,单位缴费部分纳入社会统筹基金,个人缴费部分计入个人账户。
-
退休年龄:男性60周岁,女性工人50周岁,女性干部55周岁。
-
计发公式: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与缴费年限、缴费基数挂钩。
-
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
覆盖范围
主要面向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城乡居民,包括农村居民、城镇非从业居民等。
-
缴费与待遇
-
采用财政补贴与个人缴费相结合的模式,缴费档次分为三档,政府补贴根据地区经济水平调整。
-
退休年龄:男女均为60周岁。
-
待遇水平低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但实行“保底+补贴”机制。
-
三、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
-
改革背景
自2014年起,原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合并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逐步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体系。
-
缴费与待遇
- 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统账结合,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制度。
其他补充说明
-
灵活就业人员 :可选择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前者缴费比例60%-300%,后者仅限个人缴费。
-
特殊群体 :如在校学生、服刑人员等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以上三种类型共同构成我国基本养老保险体系,覆盖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及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体现多层次保障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