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甲亢,即青春期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青少年在11至18岁之间常见的一种内分泌疾病。其病因多样,包括自身免疫异常(如Graves病)、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等。主要症状包括心悸、怕热、多汗、手抖、食欲亢进、体重减轻、情绪波动等,严重时可导致突眼、甲状腺肿大等体征。
症状
青春期甲亢的典型症状包括:
- 心悸:心率加快,常超过100次/分钟。
- 代谢亢进:食欲亢进但体重减轻。
- 情绪波动:易激动、焦虑或烦躁。
- 突眼和甲状腺肿大: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眼突或颈部变粗。
诊断
青春期甲亢的诊断主要依据典型症状,并结合以下检查:
- 甲状腺功能检查:如T3、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
- 甲状腺超声:观察甲状腺结构和血流情况。
- 甲状腺抗体检测:如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
治疗
青春期甲亢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包括:
- 抗甲状腺药物:如甲巯咪唑和丙硫氧嘧啶,需长期服用(通常需4-5年)。
- 定期监测:每月复查甲状腺功能,每3-6个月检查肝功能和血常规。
- 手术或放射性碘治疗:在药物效果不佳或病情严重时考虑,但青春期患者通常首选药物治疗。
预防与护理
- 避免复发:坚持规范用药,避免随意减量或停药。
- 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应对情绪波动,改善生活质量。
- 健康饮食:补充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
青春期甲亢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对患者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造成长期影响。家长和医生需密切关注病情变化,确保患者得到科学规范的治疗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