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肥胖是由特定疾病或药物引起的病理性肥胖,其核心特点是病因明确且可逆。与普通肥胖不同,去除原发病因后体重可能显著改善,常见诱因包括内分泌疾病(如库欣综合征、甲减)、药物副作用(如激素类、抗抑郁药)及罕见遗传综合征(如Prader-Willi综合征)[]。
-
病因与分类
继发性肥胖主要分为三类:- 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库欣综合征等激素紊乱疾病,直接干扰代谢和脂肪分布。
- 药物因素: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抗精神病药(如奥氮平)等,通过增加食欲或降低代谢率导致肥胖。
- 遗传综合征:如Prader-Willi综合征,表现为极度饥饿感和代谢异常,多伴随智力障碍。
-
诊断要点
- 病史排查:需结合用药史、家族史及伴随症状(如皮肤紫纹提示库欣综合征)。
- 专项检查:激素水平检测(如皮质醇、甲状腺功能)、影像学(如垂体MRI)及基因检测(针对遗传病)。
-
治疗与预后
- 病因治疗:如甲减患者补充甲状腺素,库欣综合征手术切除肿瘤,停药或替换致胖药物。
- 综合管理:即使病因解除,仍需饮食、运动干预以巩固效果,部分遗传病需终身监护。
提示:若体重骤增伴随异常症状(如月经紊乱、皮肤变薄),应及时排查继发性肥胖,避免误诊为单纯性肥胖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