溲黄(尿液发黄)通常是脱水的表现,但也可能是肝胆疾病、尿路感染或维生素过量等疾病的信号。 若伴随其他症状如腹痛、发热等,需及时就医排查病因。
-
脱水:饮水不足时,尿液浓缩导致颜色加深,呈深黄色。及时补充水分后,颜色可恢复正常。
-
肝胆疾病:
- 肝炎或肝硬化:胆红素代谢异常,尿液呈深黄或茶色,可能伴随皮肤发黄(黄疸)。
- 胆道梗阻:胆汁排出受阻,尿液颜色加深,常伴有腹痛、大便发白。
-
尿路感染:细菌感染可能导致尿液浑浊发黄,并伴随尿频、尿痛或发热。
-
维生素过量:
- 维生素B2(核黄素):过量摄入可通过尿液排出,使尿液呈亮黄色,通常无害。
- 维生素C:大剂量补充可能短暂改变尿液颜色。
-
药物或食物影响:
- 某些药物(如利福平、呋喃妥因)或食物(如胡萝卜、甜菜)可能导致尿液暂时性变色。
提示:偶尔溲黄无需过度担心,但持续存在或伴随异常症状时,建议就医检查肝功能、尿常规等,明确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