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缴费基数÷全省职工平均工资
养老金个人缴费指数的计算公式及相关说明如下:
一、基本计算公式
个人缴费指数 = 个人缴费基数 ÷ 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
-
若个人缴费基数高于全省职工平均工资300%,则按300%计算;
-
若低于60%,则按60%计算;
-
在60%-300%之间的按实际缴费基数计算。
二、实际应用示例
-
张先生案例
-
退休时全省平均工资:6000元
-
选择缴费基数:4800元(即平均工资的80%)
-
个人缴费指数 = 4800 ÷ 6000 = 0.8
-
若缴费年限为15年,基础养老金 = (6000 + 4800) ÷ 2 × 15 × 1% = 720元/月。
-
-
其他情况
-
若某职工每年缴费基数均为全省平均工资的100%,则个人缴费指数为1;
-
若连续多年缴费基数低于社平工资60%,会导致个人账户养老金减少。
-
三、注意事项
-
缴费基数调整
- 每年缴费基数可能随社平工资调整,需以退休时最新数据为准。
-
计算年限
-
个人平均缴费指数是所有缴费年限指数的算术平均,公式为: $$\text{个人平均缴费指数} = \frac{\sum_{i=1}^{n} \text{第i年缴费指数}}{n}$$
其中n为缴费年限。
-
-
对养老金的影响
-
个人缴费指数越高,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视同缴费年限部分)越高;
-
但个人账户养老金与个人账户储存额直接相关,与缴费指数无直接关联。
-
四、与职称的关系
个人缴费指数直接影响基础养老金的计算,但与教师职称无直接关联。职称可能影响退休待遇的其他方面(如过渡性养老金的系数),但需符合当地政策规定。
以上公式及说明综合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算规则,适用于大多数地区的基本养老金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