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输尿管症是一种先天性或后天性的泌尿系统畸形,主要表现为输尿管异常扩张(直径超过7mm),常伴随尿液回流、肾功能受损等问题。其核心症状包括排尿异常、腰腹部疼痛及反复尿路感染,可通过超声、CT等影像学确诊,治疗方式从保守观察到手术修复不等。
主要特点与成因
- 先天性因素:胚胎期输尿管神经肌肉发育异常,导致蠕动功能缺失,尿液滞留引发扩张。
- 继发性病因:尿道狭窄、结石或肿瘤压迫等造成梗阻,使输尿管被动扩张。
- 儿童高发:约1/5000新生儿患病,男性多于女性,左侧单侧病变较常见。
典型症状与危害
- 排尿障碍:尿频、尿急或排尿中断,婴幼儿表现为哭闹、拒食。
- 疼痛与感染:腰腹部胀痛,发热(合并肾盂肾炎时)。
- 肾功能风险:长期扩张可导致肾积水,甚至肾衰竭。
诊断与治疗关键
- 影像学检查:超声为首选,IVP(静脉尿路造影)或MRU(磁共振尿路造影)明确病变范围。
- 分级管理:轻度患者定期随访;中重度需手术(如输尿管再植术、裁剪术)。
- 术后护理:预防感染,监测肾功能,儿童需长期生长评估。
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若出现不明原因腰痛或反复感染,建议及时排查泌尿系统结构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