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隆突以上的损伤是指声门至气管分叉处的呼吸道损伤,主要表现为咽喉疼痛、声音嘶哑、刺激性咳嗽及呼吸困难,严重时可因喉头水肿或黏膜坏死导致窒息,需紧急干预。
-
症状表现:轻度损伤集中于声门以上(如鼻咽、喉部),常见咽喉痛、唾液增多、黏膜充血;中度损伤涉及气管隆突以上,伴随声音嘶哑、痰中带碳粒或脱落黏膜,听诊呼吸音粗糙或减弱。重度损伤可能引发进行性缺氧、咳血性泡沫痰,甚至急性呼吸衰竭。
-
病因与风险:多因吸入高温气体、烟雾或化学物质(如一氧化碳)导致,密闭环境更易发生。热力与化学物混合损伤会破坏纤毛功能,增加感染风险,如吸入性肺炎或败血症。
-
诊断方法:需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胸部X线或CT)及支气管镜检查,后者可直接观察黏膜损伤程度。血气分析和碳氧血红蛋白检测有助于评估呼吸功能。
-
治疗与预防:轻中度损伤需清除气道异物、抗感染(敏感抗生素)及支持治疗;重度需气管切开或机械通气。预防关键在于避免暴露于有害环境,伤后严格消毒隔离,定期监测气道分泌物。
提示:若出现呼吸急促、咳血痰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延误可能危及生命。日常需加强呼吸道防护,尤其在高危环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