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水(胸腔积液)是胸膜腔内异常积聚的液体,并非独立疾病,而是多种疾病(如感染、肿瘤、心衰等)的继发表现。关键特征包括:胸闷气短、胸痛咳嗽,积液量决定症状轻重;病因复杂,需通过影像学、穿刺化验等明确类型(渗出液/漏出液);治疗核心在于针对原发病,而非单纯抽液。
正常情况下,胸膜腔含少量润滑液体(3~15ml),动态平衡维持呼吸顺畅。病理状态下,液体代谢失衡导致积聚,常见诱因包括:
- 感染性疾病:如肺炎、结核性胸膜炎,积液多浑浊黏稠,伴发热等炎症反应;
- 恶性肿瘤:肺癌转移或胸膜间皮瘤常引发血性胸水,进展迅速;
- 心血管问题:心衰、心包炎等导致静脉压升高,产生清亮漏出液;
- 低蛋白血症:肝硬化、肾病等降低血浆渗透压,液体渗出至胸腔;
- 免疫或外伤因素:类风湿关节炎、胸部外伤或手术并发症也可能诱发。
少量胸水可能无症状,中大量积液需结合胸部X线、超声或CT定位,穿刺抽液分析性质(如蛋白含量、细胞类型)以锁定病因。治疗需双管齐下:病因治疗(如抗结核、抗肿瘤)联合对症处理(引流缓解呼吸困难)。预防需控制基础病,定期体检早发现。
提示:突发呼吸困难或持续胸痛需及时就医,胸水背后可能隐藏严重疾病,规范诊疗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