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居住
塔克拉玛干沙漠并非完全无人区,但人口稀疏且分布零散,主要居住情况如下:
一、传统居民群体
-
克里雅人
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心达里雅布依乡的克里雅人,已在此隐居上百年。他们的生活方式与世隔绝,直到20世纪后期才与外界有联系。该地区曾被称为“沙漠肚脐”,是沙漠中唯一有人长期居住的绿洲。
-
塔中镇
中国新疆塔里木盆地唯一的小镇,方圆300里被黄沙覆盖,居住约2万人。该镇是近年来通过开发沙漠资源兴起的小型城市,居民以维吾尔族、汉族、回族等少数民族为主。
二、特殊村落与聚居形式
-
自然村达里雅布依
中国最大自然村,面积约9715平方公里,相当于5个深圳。居民主要从事放牧、打猎和捕捞,长期居住人口约2000人。
-
其他小规模聚居地
除塔中镇外,沙漠深处还发现过其他小规模村落,如历史记载的神秘村落(1408人)和近年确认的500人聚居地。
三、人口特征与生存条件
-
人口密度 :整体人口密度极低,多数居民为流动人口,长期定居者仅占少数。
-
生活方式 :居民适应沙漠环境,采用埋沙烤制炊饼等传统方式生存,依赖绿洲农业和畜牧业。
-
历史背景 :部分群体(如克里雅人)历史起源不明,可能与古代丝绸之路有关。
四、现代发展与保护
近年来,随着科技和政策的支持,沙漠中的居住条件有所改善,但仍面临水资源短缺、生态保护等挑战。当地政府也在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塔克拉玛干沙漠存在传统居民群体和现代聚居点,但整体仍以自然环境恶劣、人口稀疏为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