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梗阻的处理关键在于解除梗阻、恢复胆汁引流和防治并发症。主要方法包括手术引流、内镜治疗(ERCP)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具体方案需根据病因(如结石、肿瘤或炎症)及患者情况选择。
1. 病因诊断与评估
- 影像学检查:通过超声、CT或MRI明确梗阻位置及原因,胆管结石或肿瘤是常见病因。
- 肝功能与血常规:评估黄疸程度及感染风险,如合并胆管炎需优先抗感染治疗。
2. 内镜治疗(ERCP)
- 结石取出:内镜下切开乳头取石,适用于胆总管结石导致的梗阻。
- 支架置入:对肿瘤性梗阻,放置金属或塑料支架缓解黄疸,改善生存质量。
3.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
- 外引流或支架:适用于无法手术或ERCP失败的高危患者,快速降低胆道压力。
4. 外科手术
- 胆肠吻合术:肿瘤患者可能需切除病变后重建胆道。
- 胆囊切除术:若梗阻由胆囊结石引起,需切除胆囊防止复发。
5. 并发症管理
- 感染控制:梗阻易引发胆管炎,需用广谱抗生素。
- 营养支持:长期黄疸可能导致脂肪吸收障碍,需补充脂溶性维生素。
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患者需遵医嘱定期复查,肿瘤患者可能需联合放化疗等综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