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鉴定错误时,鉴定机构需承担相应责任,包括行政处罚、民事赔偿等。具体处理方式如下:
1. 鉴定机构的责任承担
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第十三条,若鉴定机构或鉴定人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如超出登记范围开展业务、未依法办理变更登记等,省级司法行政部门可予以警告、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甚至可能被撤销登记。
2. 损害赔偿的诉讼请求
司法鉴定错误导致当事人损害时,可提起违约或侵权之诉。当事人需证明鉴定错误的存在,并提供损失证据。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可能重新启动司法鉴定程序以确认错误。
3. 行政处罚与行业规范
司法行政机关对鉴定机构实行事后监管,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并将结果公开通报。这不仅维护当事人权益,也规范了司法鉴定行业秩序。
4. 鉴定程序中的监督与救济
当事人如对鉴定意见有异议,可向法院申请重新鉴定或补充鉴定。鉴定机构需严格遵守执业规范,确保鉴定活动的独立性、客观性和公正性。
总结
司法鉴定错误发生后,鉴定机构需依法承担相应责任,包括行政处罚和民事赔偿。当事人可通过诉讼途径维护权益,而司法行政机关的监管则有助于提升行业质量与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