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改革的主导方式可归纳为以下核心方向和措施,综合政策文件及权威解读整理如下:
一、以公益性为导向的收费机制
-
调整医疗价格法
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将药品加成损失由财政补贴(如浙江模式,医保报销90%)和医院内部管理消化(10%)。
-
平移收费项目
增设门诊诊金、住院诊疗费等项目,由医保报销,避免直接增加患者负担(如北京、深圳模式)。
二、管理体制改革
-
政事分开、管办分开
政府不再直接参与医院日常运营,成立由政府、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组成的管理委员会履行办医职能,明确职责边界。
-
动态调整编制机制
去除固定编制限制,根据医院实际需求动态核增编制,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三、服务能力提升
-
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
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诊疗能力。
-
完善薪酬与激励机制
建立以医疗服务质量为导向的薪酬体系,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同时建立编制动态调整机制。
四、支持创新与监管
-
健全创新药和医疗器械机制
完善医药研发支持政策,建立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降低患者用药成本。
-
强化医疗卫生监管
创新监管手段,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与安全水平,保障患者权益。
五、政策保障与实施路径
-
中央与地方协同 :中央层面出台政策框架,地方结合实际情况细化实施(如北京、浙江、陕西等地的模式探索)。
-
分级诊疗体系 :通过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引导患者合理分流,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以上措施体现了公立医院改革从“以效率为导向”向“以公益性为导向”的转变,通过制度创新和机制优化,旨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控制医疗成本,并实现医疗资源均衡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