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症状型溃疡是一种无明显疼痛或不适感的消化道溃疡,主要发生在胃或十二指肠,容易被忽视但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 这类溃疡的隐蔽性高,患者往往因出血、穿孔等突发情况才就医,因此早期识别和预防尤为重要。
-
发病机制
无症状型溃疡的形成与胃酸分泌异常、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因素相关。胃黏膜防御功能受损时,即使没有典型烧心、腹痛等症状,溃疡也可能悄然发展。 -
高危人群
老年人、长期用药者(如激素或止痛药)、幽门螺杆菌携带者以及有溃疡病史的人群风险较高。年龄增长会降低对疼痛的敏感性,导致症状隐匿。 -
潜在危害
溃疡可能突然导致消化道出血(表现为黑便或呕血)、穿孔(剧烈腹痛)或幽门梗阻。反复发作未治疗的溃疡还可能增加癌变风险。 -
诊断与筛查
胃镜检查是确诊的金标准,尤其建议高危群体定期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测、便潜血试验等也有助于早期发现。 -
防治要点
抑酸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和根除幽门螺杆菌是治疗核心。避免辛辣刺激饮食、戒烟酒、规律作息可降低复发率。
无症状型溃疡的“沉默”特性更需警惕,尤其高危人群应主动筛查。若出现不明原因贫血、食欲下降等间接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