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钙增多是指尿液中钙含量异常升高的病症,通常与维生素D代谢紊乱、饮食因素或遗传缺陷有关,可能引发肾结石、骨质疏松等并发症。 关键亮点包括:血钙正常但尿钙超标(需24小时尿钙检测确诊)、高发人群涉及更年期女性、肥胖者及糖尿病患者、约10%成年人存在此问题,且40%-60%的肾结石患者伴随尿钙增多。
-
病因与类型
尿钙增多分为两类:吸收型(肠道过度吸收钙)和肾漏型(肾小管重吸收钙障碍)。常见诱因包括甲状旁腺功能异常、维生素D中毒、长期补钙过量,以及遗传性氯离子通道蛋白缺陷(如X染色体相关基因突变)。部分患者为特发性,无明确原发病。 -
典型危害
早期可能仅表现为无症状血尿或小分子蛋白尿,随病情进展可出现排尿频繁、腰痛、尿液泡沫增多。长期尿钙流失易导致肾结石、肾功能损伤,甚至骨质疏松。儿童患者可能出现生长迟缓或佝偻病。 -
诊断方法
确诊需结合24小时尿钙定量(>0.1mmol/kg)、尿钙/肌酐比值(>0.21)及钙负荷试验。需排除甲状旁腺亢进、骨髓瘤等疾病,辅助检查包括血钙磷检测、泌尿系B超及骨密度评估。 -
防治建议
- 饮食调整:避免高盐、高草酸食物,适量补钙但不过量,优先通过奶制品、深绿色蔬菜获取。
- 生活方式:多饮水减少结石风险,肥胖者需控制体重。
- 医学干预:结石患者需对症治疗,遗传性病例可能需调节维生素D代谢药物。
提示:若出现反复血尿或不明原因腰痛,建议尽早就诊排查尿钙异常。日常避免盲目补钙,定期监测尿钙水平可有效预防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