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管坏死最常见的原因是缺血和肾毒性损伤,这两种情况会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死亡,进而引发急性肾损伤。缺血通常由低血压、大出血或严重脱水引起,而肾毒性损伤则常见于药物(如抗生素、化疗药)、重金属或造影剂等物质的直接损害。
-
缺血性损伤:当肾脏血流供应不足时,肾小管细胞因缺氧和营养缺乏而坏死。常见诱因包括休克、严重感染(如脓毒症)、心脏衰竭或大手术后的低血压状态。
-
肾毒性物质:某些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重金属(如汞、铅)以及医学检查中使用的造影剂,均可直接损伤肾小管细胞,导致坏死。
-
严重感染或炎症:败血症等全身性感染可引发炎症反应,间接造成肾小管缺血和细胞损伤。
-
横纹肌溶解症:肌肉大量分解后释放的肌红蛋白堵塞肾小管,同时产生毒性作用,导致坏死。
-
其他因素:如严重烧伤、溶血性疾病等,也可能通过不同机制诱发肾小管坏死。
早期识别并干预肾小管坏死的诱因至关重要,例如及时纠正低血容量、避免肾毒性药物滥用,以及积极控制感染等,可显著降低肾功能恶化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