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坐呼吸是患者因严重呼吸困难被迫采取坐位或半卧位的状态,常见于心肺疾病如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病等,通过改变体位减少回心血量、增加肺通气量以缓解症状。
-
核心机制:平卧时重力作用使肺淤血加重,端坐位可减少下肢血液回流,降低心脏负荷,同时膈肌下移扩大胸腔容积,改善呼吸效率。
-
常见病因:
- 心源性:左心衰竭、主动脉瓣狭窄等导致肺淤血,典型伴随症状包括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粉红色泡沫痰。
- 肺源性: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肺水肿等引发气道阻塞或换气障碍,多伴咳嗽、喘息。
- 其他:纵隔肿瘤压迫气管或妊娠晚期膈肌上抬也可能诱发。
-
典型表现:患者无法平卧,需高枕或端坐床边,双手支撑膝盖,呼吸急促伴发绀(嘴唇青紫),严重时出现冷汗、烦躁甚至意识模糊。
-
就医提示:若端坐呼吸突发或合并胸痛、咳血、下肢水肿,需立即急诊;慢性症状应尽早就诊心内科或呼吸科,通过心电图、胸片、超声心动图等明确病因。
总结:端坐呼吸是身体发出的危急信号,及时干预原发病是关键,日常需避免剧烈运动、控制盐分摄入,并遵医嘱监测心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