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江得名
江西简称“赣”的由来与地理、历史因素密切相关,主要包含以下三点:
一、名称来源
-
行政区划命名
公元733年,唐玄宗设立江南西道,以“江南”为范围划分,故称“江南西道”,简称“江西”。这一名称沿用至宋代,成为江西最稳定的省级行政区划名称。
-
地理特征关联
江西境内最大的河流是赣江,其名称由南岸的章江与北岸的贡江汇流形成,古称“章贡江”或“赣江”。因赣江贯穿全境,成为江西地理标识的核心要素,故以“赣”代指全境。
二、简称形成的历史演变
-
早期简称争议
江西早期简称曾为“江”,与江苏、黑龙江等省份的简称重复。为避免混淆,清代开始使用“赣”作为简称。
-
文化符号的固化
“赣”字与赣江的关联逐渐固化,成为江西独有的文化符号。宋代后,“赣”逐渐特指赣州府,清代则扩展至赣南地区。
三、文化内涵的延伸
-
精神象征
“赣”字蕴含江西人的性格特质,如“立”(代表担当)、“早”(象征勤劳)、“工”(体现工匠精神)。这种文化象征进一步提升了“赣”作为身份标识的深度。
-
地理概念的扩展
江西还因赣江与鄱阳湖共同构成“赣鄱大地”,形成更广泛的地理概念。
江西称“赣”是历史地理与文化符号共同作用的结果,既体现了行政区划的命名逻辑,又承载了地域文化的独特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