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羧基氨基酸尿是一种遗传性肾小管转运障碍疾病,主要表现为尿中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等二羧基氨基酸排泄异常。关键亮点包括: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近端肾小管功能缺陷、临床分型(Ⅰ型伴空肠吸收障碍与Ⅱ型无症状),以及可能引发的低血糖、智力障碍等并发症。
-
病因与机制:由于基因突变导致肾小管和小肠对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的转运蛋白功能障碍,氨基酸重吸收减少,尿中排泄量增加。血中氨基酸水平降低可能引发代谢异常,如糖原异生受阻导致的低血糖。
-
临床表现:
- Ⅰ型:常见于儿童,表现为空腹低血糖、酮症酸中毒、智力发育迟缓、甲状腺功能低下,尿中大量排出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
- Ⅱ型:通常无症状,仅尿检异常。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肌无力、骨质疏松或泌尿系统结石。
-
诊断与治疗:通过尿液氨基酸筛查、基因检测确诊。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如补充营养、纠正电解质紊乱,避免高蛋白饮食。无特效疗法,需终身管理。
-
预后与注意事项:早期干预可改善症状,但需定期监测血糖及肾功能。患者应保持充足水分摄入,预防结石和感染。
总结:二羧基氨基酸尿虽罕见,但明确诊断和科学管理能显著提升生活质量。若家族有相关病史或出现不明原因代谢异常,建议尽早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