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包缩窄(缩窄性心包炎)是心脏被增厚、钙化的心包包裹导致舒张功能受限的严重病症,常见于结核感染,其次是化脓性炎症、创伤或放疗后遗症,典型表现为呼吸困难、下肢水肿和颈静脉怒张,需通过手术解除压迫。
- 结核性心包炎:我国最常见的病因,结核杆菌感染引发心包慢性炎症,逐渐纤维化、钙化,形成“铠甲心”。患者多有结核病史,伴随低热、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后期出现肝大、腹水等循环障碍表现。
- 化脓性心包炎:细菌感染(如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导致心包化脓,若未及时治疗可进展为缩窄性心包炎,需抗生素联合心包引流。
- 创伤或手术后遗症:心脏手术、胸部外伤或纵隔放疗后,心包组织瘢痕化,逐渐缩窄压迫心脏,此类病例近年增多。
- 风湿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病引发心包炎症,长期反复发作可致心包缩窄。
- 放射性心包炎:胸部肿瘤放疗后,射线损伤心包组织,数年后可能发展为缩窄性心包炎,需定期监测心功能。
若出现不明原因的乏力、腹胀、夜间呼吸困难或下肢水肿,尤其合并结核或感染史时,应警惕心包缩窄可能,尽早就医评估。手术切除增厚心包是根治手段,延迟治疗可能导致不可逆心肌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