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包缩窄是一种由心包增厚、钙化或纤维化导致心脏舒张功能受限的严重疾病,主要表现包括呼吸困难、水肿、肝大等,需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手术治疗是根本解决方式。
1. 心包缩窄的病因
- 结核性心包炎:曾是主要病因,现仍常见于结核高发地区。
- 心脏术后或放射性损伤:如心脏手术、胸部放疗后引发心包粘连。
- 病毒感染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导致慢性炎症。
- 特发性或不明原因:部分患者无明确诱因,可能与长期慢性炎症有关。
2. 典型症状与体征
- 呼吸困难:最早出现,活动后加重,平卧时更明显。
- 体循环淤血:下肢水肿、腹水、肝大(因静脉回流受阻)。
- 奇脉(吸气时血压明显下降)和Kussmaul征(颈静脉怒张加重)。
- 疲劳与消瘦:长期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导致全身供血不足。
3. 诊断方法
- 超声心动图:可见心包增厚、心室舒张受限。
- CT或MRI:清晰显示心包钙化或纤维化程度。
- 心导管检查:测量心室压力,确认舒张期压力均衡(特征性表现)。
- 血液检查:排除感染或免疫性疾病因素。
4. 治疗与预后
- 心包切除术:手术剥离增厚心包是唯一根治手段,早期手术预后较好。
- 药物辅助:利尿剂缓解水肿,抗结核药治疗结核性病因。
- 术后恢复:多数患者症状显著改善,但晚期病例可能残留心功能不全。
心包缩窄需早诊断、早干预,若出现不明原因呼吸困难或水肿,应尽快就医评估,避免延误手术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