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层血肿是一种危险的血管疾病,指血管壁内膜撕裂导致血液进入血管壁夹层形成血肿,可引发剧烈疼痛、器官缺血甚至猝死。其典型症状包括突发撕裂样胸痛、血压异常及肢体脉搏不对称,常见于主动脉,需紧急救治。
-
发病机制
血管壁由内膜、中膜和外膜三层构成。当内膜因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因素撕裂,血液在压力作用下冲入中膜,形成夹层血肿。血肿可能沿血管纵向扩展,压迫真腔或导致血管破裂。 -
高危因素
- 高血压:约70%患者有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病史。
- 血管病变:如马凡综合征、动脉粥样硬化或外伤。
- 其他诱因:妊娠、剧烈运动或血管介入手术操作不当。
-
典型症状
- 疼痛:突发前胸或后背撕裂样剧痛,可向颈部、腹部放射。
- 缺血表现:根据累及部位不同,可能出现脑梗、腹痛(肠系膜动脉缺血)或下肢无力(脊髓供血不足)。
- 休克与猝死:若血肿破裂,可迅速因大出血死亡。
-
诊断与治疗
- 影像学检查:CT血管造影(CTA)是确诊金标准,可清晰显示夹层范围和破口位置。
- 紧急处理:立即控制血压和心率,避免剧烈活动。A型夹层需手术置换人工血管,B型可尝试药物或支架治疗。
早期识别和干预是关键,若出现相关症状需立即就医。术后需长期控制血压、定期复查,避免复发或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