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营养障碍是心肌细胞因供血不足、代谢紊乱或遗传缺陷导致的能量供应异常和功能受损,常见于心肌病、冠状动脉病变等疾病,典型表现为心律失常、呼吸困难及全身性水肿。
-
核心病因:主要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病毒感染(如心肌炎)、遗传基因突变(如肌球蛋白重链基因缺陷)以及毒素(酒精、重金属)损害。长期营养不良或衰老也可能加速心肌功能退化。
-
典型症状:
- 心脏症状:心慌、心悸、胸痛,严重时可猝死;
- 全身症状:肺淤血引发咳嗽、呼吸困难,下肢水肿,消化系统供血不足导致腹胀;
- 慢性表现:乏力、运动耐力下降,晚期出现全心衰竭。
-
诊断方法:
- 心电图检测ST-T改变或心律失常;
- 超声心动图观察心室壁运动异常或心腔扩大;
- 冠脉造影明确血管狭窄程度,心肌酶学辅助判断细胞损伤。
-
治疗与管理:
- 药物:他汀类调脂、ACEI改善心功能,辅酶Q10辅助能量代谢;
- 手术:严重狭窄需支架或搭桥,终末期考虑心脏移植;
- 生活干预: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适度有氧运动(如步行)。
提示:若出现不明原因胸痛或疲劳,建议尽早就医排查。患者需长期随访,结合药物与生活方式调整以延缓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