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分流为右向左是一种先天性心脏病,主要表现为缺氧的静脉血从右心系统直接流入左心系统,导致全身血氧饱和度下降。关键亮点包括:紫绀(皮肤青紫)、活动耐力差、杵状指(趾)等典型症状,需通过心脏超声确诊,严重者需手术矫正。
-
发病机制
正常情况下,血液从左心(动脉血)流向全身,右心(静脉血)流向肺部。右向左分流时,静脉血未经肺氧合直接混入动脉血,导致机体缺氧。常见于法洛四联症、大动脉转位等先心病。 -
典型症状
- 紫绀:嘴唇、甲床等部位呈青紫色,尤其在哭闹或活动后加重。
- 呼吸困难:轻微活动即气促,婴儿可能出现喂养困难。
- 杵状指(趾):长期缺氧导致手指或脚趾末端膨大。
-
诊断方法
- 心脏超声:无创检查,可清晰显示心脏结构异常及血流方向。
- 血氧监测:动脉血氧饱和度显著降低(通常<90%)。
- 心导管检查:必要时评估分流程度及肺动脉压力。
-
治疗原则
- 药物控制:部分患儿需服用β受体阻滞剂缓解缺氧发作。
- 手术干预:如根治术(矫正畸形)或姑息术(暂时改善血氧),最佳时机因病情而异。
- 长期随访:术后需监测心功能及生长发育。
早期发现和治疗是关键,若婴幼儿出现持续紫绀或发育迟缓,应尽早就医评估,多数患者经规范治疗后生活质量可显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