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身体发育缓慢可能是生长激素缺乏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特发性矮小症、慢性疾病或染色体异常等疾病的症状。这些情况会影响身高增长和第二性征发育,需要及时就医检查。
-
生长激素缺乏症
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不足会导致身高明显低于同龄人,骨龄延迟。这类儿童通常身材匀称但生长速度缓慢,年增长不足5厘米,通过激素激发试验可确诊。 -
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不仅影响身高,还伴随怕冷、便秘、皮肤干燥等症状。婴幼儿期发病会导致呆小症,学龄期发病则表现为生长停滞和学业能力下降。 -
特发性矮小症
排除其他疾病后仍存在的生长迟缓,可能与遗传或体质性发育延迟有关。这类孩子青春期启动较晚,但最终能达到正常成人身高。 -
慢性疾病影响
先天性心脏病、肾病、肠道吸收不良等消耗性疾病会持续掠夺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例如克罗恩病患者常因营养不良导致生长滞后于同龄人。 -
染色体异常
特纳综合征(女性X染色体缺失)和唐氏综合征等遗传疾病会直接影响生长发育。特纳综合征患儿通常伴有颈蹼、肘外翻等特殊体征。
若发现孩子身高长期处于同龄人P3百分位以下、年生长速度缓慢或青春期未按时启动,建议尽早就诊儿科内分泌科。通过骨龄片、激素水平和基因检测等手段明确病因后,多数情况可通过激素替代、营养干预或疾病治疗获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