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扩展的核心原因是血管内皮损伤、血流异常及血液高凝状态共同作用,导致已形成的血栓进一步增大或脱落堵塞其他血管。高危因素包括高血压、久坐不动、遗传倾向等,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引发脑梗、肺栓塞等致命后果。
-
血管内皮损伤: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或外伤会使血管内膜破损,暴露的胶原纤维激活血小板和凝血因子,促使血栓在原位扩大。例如,不稳定的动脉斑块破裂后,新血栓会覆盖旧血栓,加剧堵塞。
-
血流速度异常:长期卧床、久坐或房颤患者血流缓慢,血液淤积易形成静脉血栓;而湍流(如动脉狭窄处)可能冲刷已形成的血栓,使其脱落并扩展至更细的血管。例如,下肢静脉血栓脱落后游走至肺部,引发肺栓塞。
-
血液成分改变:恶性肿瘤、遗传性疾病(如蛋白C缺乏)或药物(如避孕药)会导致血液高凝,凝血因子过度活跃,加速血栓蔓延。术后患者因凝血机制亢进,血栓扩展风险显著增加。
-
慢性疾病与生活习惯:糖尿病、肥胖和吸烟会持续损伤血管内皮,同时升高血液黏稠度。例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血小板更易聚集,促进血栓生长。
预防血栓扩展需控制基础疾病(如降压、降糖)、避免久坐不动(每小时活动5分钟)及遵医嘱抗凝治疗。高风险人群应定期筛查,出现肢体肿胀、胸痛等症状时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