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肺循环栓塞最常见的原因是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占所有病例的80%以上。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和血管内皮损伤是血栓形成的三大核心机制,而长期制动、手术创伤、遗传性抗凝缺陷等则是关键诱因。脂肪栓塞、羊水栓塞等特殊类型虽少见但凶险,需针对性预防。
-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主要来源。久坐久站(如长途飞行、办公室工作)、术后卧床、骨折制动等会导致下肢静脉血流淤滞,血栓脱落后随血流阻塞肺动脉。弹力袜、定期活动小腿肌肉可有效预防。
-
高凝状态加速血栓形成。遗传性抗凝血酶缺乏、肿瘤(如肺癌、白血病)、口服避孕药等会使血液黏稠度升高。妊娠期激素变化和脱水(如饮水不足)同样增加风险。
-
血管损伤直接触发血栓。外科手术(尤其骨科)、严重创伤或中心静脉置管可能损伤血管内膜,激活凝血系统。慢性心肺疾病患者因循环障碍更易并发栓塞。
-
其他罕见但危险的栓子类型。长骨骨折可能引发脂肪栓塞;分娩时羊水进入母体循环可致羊水栓塞;医疗操作失误可能导致空气栓塞,均需紧急处理。
预防体肺循环栓塞需从控制三要素入手:避免久坐不动、保持充足水分、高危人群(如遗传倾向者)定期筛查。若出现突发呼吸困难、胸痛或晕厥,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