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性眩晕主要由前庭系统功能障碍引发,常见病因包括耳源性疾病(如梅尼埃病、耳石症)、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如脑供血不足、肿瘤)以及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贫血)。其典型表现为天旋地转感,伴随恶心、呕吐或平衡障碍,需根据病因分类针对性治疗。
-
耳源性疾病:内耳迷路或前庭神经病变是周围性眩晕的主因。耳石症(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由耳内碳酸钙结晶脱落引发,头位变动时诱发短暂眩晕;梅尼埃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眩晕、耳鸣和听力下降,与内淋巴积水有关;前庭神经炎多因病毒感染,导致持续数日的剧烈眩晕。
-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脑干、小脑等部位异常可引起中枢性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常见于中老年人,眩晕伴随复视或共济失调;颅内肿瘤或多发性硬化可能压迫神经通路,导致慢性眩晕伴步态不稳。
-
全身性因素与其他诱因:高血压或低血压可能影响脑血流,引发头重脚轻感;贫血或药物中毒(如链霉素)也可干扰前庭功能。颈椎病或熬夜可能通过间接机制诱发症状。
若出现突发剧烈眩晕、意识障碍或单侧肢体无力,需立即就医排除脑卒中;慢性反复发作者应完善前庭功能及影像学检查。日常避免快速转头、过量摄入咖啡因,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前庭康复训练以改善平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