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管毒性病变是指由药物、毒素或代谢产物引起的肾小管结构和功能损伤,主要表现包括急性肾损伤、电解质紊乱及尿液异常。这种病变通常是可逆的,但严重时可能导致慢性肾病。以下是关键要点解析:
-
常见病因
- 药物因素:如抗生素(庆大霉素)、化疗药(顺铂)、非甾体抗炎药等直接损伤肾小管细胞。
- 毒素接触:重金属(铅、汞)、有机溶剂或生物毒素(蛇毒)通过血液蓄积损害肾小管。
- 代谢异常:高钙血症、高尿酸血症等导致结晶堵塞小管腔,引发炎症反应。
-
典型症状
- 急性表现:突发少尿或无尿、血肌酐升高,伴乏力或恶心。
- 尿液异常:蛋白尿(低分子蛋白)、尿糖阳性(血糖正常时提示小管重吸收障碍)。
- 电解质失衡:低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常见。
-
诊断与治疗
- 实验室检查:尿β2微球蛋白、NAG酶升高是敏感指标;影像学排除梗阻性病变。
- 核心原则:立即停用可疑毒素,补液利尿促进排泄,重症需血液净化。
早期干预后多数患者肾功能可恢复,但需长期监测尿蛋白及肾小球滤过率。日常避免滥用药物及接触肾毒性物质是关键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