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玉米价格受政策影响显著,价格走势呈现弱势
2024年国内玉米价格整体走势偏弱,价格高点出现在1月2日的2506元/吨,低点出现在12月24日的2082元/吨。这一年,玉米市场受到多重政策影响,导致价格波动较大。
政策对玉米价格的影响
-
国家储备调控:
- 中储粮收购政策:中储粮在2024年实施了积极的收购政策,通过在主产区启动新增玉米储备收购,有效提振了市场主体信心,对玉米价格起到了托底作用。
- 储备粮轮入轮出:政府通过精准灵活的储备粮轮入轮出,有效解决了粮食季产年销、丰歉不均带来的价格过度波动问题。
-
进口政策调整:
- 进口量减少:2024年玉米进口量同比大幅锐减49.7%,这一举措大大降低了国际市场对国内玉米的冲击,让国内市场得以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运行。
- 关税调整:2025年,由于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中国对美国玉米进口的关税增加至49%,这将抑制美国玉米进口的积极性,对国内现货玉米市场存在利好。
-
农业政策引导:
- 最低收购价格:政府设定的最低收购价格对市场价格产生了影响,保障了农民种粮的基本收益。
- 粮食储备政策:粮食储备政策的变动,如中储粮的增储举措,对市场预期和价格走势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他影响因素
-
供需关系:
- 供应宽松:2024年整体供应宽松,新粮上市前东北、新疆仍有较大陈粮库存,进口玉米消耗较慢,中储粮抛储有明显加速。
- 需求变化:上半年饲料需求低迷,深加工企业停机检修,玉米消费下降。下半年饲料企业需求恢复性上涨,深加工企业开机率上升,对玉米消费需求有所增加。
-
市场预期:
- 政策预期:市场对政策粮投放的预期,如中储粮进口玉米拍卖和国产陈粮轮出的预期,对价格走势产生了影响。
- 天气因素:气候条件对玉米产量和质量的影响,进而影响价格走势。
总结
2024年玉米价格受政策影响显著,国家储备调控、进口政策调整和农业政策引导等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价格走势呈现弱势。供需关系、市场预期和天气因素等也对价格产生了影响。2025年,随着政策的持续发力、消费回暖以及转基因技术推广助力单产提升,玉米价格有望温和上移,触底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