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玉米价格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
供应过剩:
- 2023/2024年度国内玉米产量丰收,叠加进口玉米及替代谷物(如高粱、大麦)创历史新高,市场从产不足需转为阶段性供给充裕,库存累积压力加剧。
- 中储粮陈粮玉米加快投放,黑龙江地区双向玉米购销净流出增多,大单销售增多,玉米政策性收储利好逐步消退,市场对于供应担忧有所增加。
-
需求疲软:
- 生猪存栏量同比下降4.6%,能繁母猪存栏下降6%,饲料需求减少。
- 深加工企业因利润低迷采购意愿不足,市场整体需求同比下降4.1%,进一步压制价格。
- 在饲用端,由于养殖行业进入淡季,生猪育肥利好不佳,蛋禽养殖亏损加大,下游养殖端补库需求谨慎,饲料企业开工率下滑,工厂多以库存消耗为主。
- 在深加工端,受原粮涨价,企业成本价格不断推高,下游产能走货能力下降,开工率出现下滑的局面,主流企业对于高价玉米谨慎心态升温。
-
国际市场影响:
- 2024年国际玉米价格创近4年新低,国内外价差扩大,低价进口替代品冲击国内市场,加重看跌预期。
- 全球供应宽松,巴西玉米产量预计增至1.27亿吨,同比增500万吨,叠加美国、欧盟及乌克兰新季种植面积扩张,全球供应前景改善。
-
市场情绪与资金面:
- 市场对春节后玉米青黄不接期“翘尾行情”的预期落空,存粮企业加速出货,而下游企业降低采购意愿,导致短期供需失衡。
- 大宗商品整体弱势,投机资金流出玉米期货市场,进一步加剧价格下行。
-
物流与成本:
- 南北港口发运倒挂60-80元/吨,贸易商亏损加剧,进一步抑制现货市场活跃度。
-
政策因素:
- 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实施,对玉米价格有一定的调控作用。国家会根据市场情况,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比如调整补贴政策,或者进行市场干预,来稳定玉米价格。
-
种植成本下降:
- 2024年东北地区地租成本下降100-200元/亩,折合吨玉米成本降低150-300元,市场对新季玉米定价预期下调。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2025年玉米价格的低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