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简称“琼”的由来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名称起源
-
琼山的命名
海南省的简称“琼”最早可追溯至唐代。贞观元年(627年),唐朝在海南岛设立琼山县,因境内有座名为“琼山”的山,其土石洁白润泽如玉,故以此命名。琼山成为海南最早的政治中心,后续的琼州府、琼崖道等行政机构均沿用此名称。
-
地理位置的象征
海南岛四面环海,唐代时因位于中国最南端,被称作“南天”“穷尽之地”,为避讳“穷”字的谐音“穷”,便用“琼”(美玉之意)替代。
二、历史演变
-
秦汉时期 :海南属岭南道,曾设珠崖郡、儋耳郡等,但名称未与海南岛直接关联。
-
唐代确立 :789年设琼州都督府后,“琼州”成为海南的正式名称。
-
明清延续 :明洪武三年设琼州府,进一步巩固了“琼”作为海南代称的地位。
三、文化内涵
-
美玉意象 :在古汉语中,“琼”常被用来形容美玉,海南岛的自然景观与这一意象高度契合。
-
行政区划演变 :琼山、琼州等名称贯穿海南历史,形成文化符号。
总结
海南省简称“琼”源于唐代以境内琼山命名的行政机构,后因地理位置的象征意义和文化意象的积淀而固定下来。这一简称既承载了历史记忆,也体现了海南独特的自然与文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