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的名称来源于其历史上的两个重要城市:甘州(今张掖)和肃州(今酒泉)的首字组合,具体由来如下:
一、名称构成
-
甘州与肃州
甘肃得名于西夏时期设置的“甘肃军司”,其名称由甘州(今张掖)和肃州(今酒泉)的首字组合而成。这两个城市是古代河西走廊的重要枢纽,汉武帝时期在此设立武威、张掖、酒泉四郡,奠定了甘肃作为西北边疆的地位。
-
简称“甘”与“陇”
-
甘 :直接取自甘州的首字,是甘肃省最常用的简称。
-
陇 :因省境大部分位于陇山(六盘山)以西,唐代曾设置陇右道,故简称“陇”。
-
二、历史演变
-
最早名称
甘肃作为省级行政区的名称最早可追溯至西夏时期(1038年),当时设立甘肃军司管理西北边疆。
-
行政区划调整
元代(1271年)正式设立甘肃省,延续了“甘”与“陇”的简称。1950年甘肃省人民政府成立后,行政区划逐步稳定为现行政治区。
三、地理与历史关联
-
地理位置 :甘肃省位于中国西北部,东接陕西,西连新疆,北邻内蒙古、宁夏,南靠四川、青海,地形狭长,地势复杂。
-
历史意义 :自汉武帝开通河西走廊后,甘州、肃州成为中原王朝与西域联系的重要节点,其战略地位为省份命名提供了历史依据。
甘肃省的名称既体现了其地理特征,又蕴含了深厚的历史渊源,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文化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