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低保被取消后,应首先了解取消原因,并通过申诉、重新申请或法律途径争取权益恢复。关键步骤包括:核实取消理由是否合法、准备证明材料申诉、寻求法律援助(若申诉无果),同时关注其他社会救助政策。
-
查明取消原因:立即向村委会或民政部门咨询具体原因,要求书面说明。若因家庭收入变化等合理原因被取消,需接受决定;若因误解(如误报财产)或违规操作(如未火葬等无关理由),则需申诉。例如,村委以“未火葬”为由取消低保属违法,可依法维权。
-
准备材料申诉:若取消理由不实,需收集收入证明、残疾证、银行流水等证据,向民政部门提交书面申诉。例如,外嫁女存款不影响老人低保资格时,需提供分户证明等材料澄清。申诉需详细陈述家庭实际经济状况,并附法律依据(如《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要求书面说明取消理由)。
-
重新申请或法律维权:申诉未果但符合条件者,可按程序重新申请低保;若民政部门处理不当,可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例如,通过政府热线、信访或律师介入推动问题解决。
-
寻求临时救助:申诉期间如生活困难,可向社区、慈善组织申请临时救助,或咨询其他社会帮扶政策(如残疾补贴、临时救助金等)。
提示:整个过程中保持冷静过激行为。若权益持续受损,务必及时联系法律援助机构,确保法律途径的有效性。定期关注政策变化,确保符合最新救助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