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部分位于黄土高原,但并非全部属于这一地貌类型。其地理特征以地形复杂多样著称,东部区域属于黄土高原,而中西部则涵盖青藏高原、河西走廊等多种地貌,形成了独特的生态与人文景观。
从地理位置看,甘肃省横跨我国西北内陆,东部与黄土高原主体区域接壤。庆阳市、平凉市及定西市的部分地区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地表覆盖深厚黄土层,沟壑纵横,水土流失问题显著。这一区域的黄土层由风力搬运沉积形成,最厚处可达200米以上,是研究黄土高原演化的关键区域。
在地形特征上,甘肃省呈现出“三大地貌单元交汇”的特点。除了东部的黄土高原,中部乌鞘岭以西的河西走廊属于干旱荒漠区,南北两侧分别为祁连山脉与阿拉善高原;西南部的甘南高原则属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分布着草原与湿地资源。多样的地形使甘肃成为我国唯一地跨北方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的省份。
生态与人文方面,甘肃境内黄土高原区域以旱作农业为主,传统作物如小麦、玉米广泛种植,窑洞曾是主要居住形式。而河西走廊依靠祁连山冰雪融水发展绿洲农业,盛产瓜果与制种作物;甘南高原以畜牧业和藏族文化为特色。这种差异印证了“地理环境决定人文形态”的规律。
甘肃省仅有约30%的陆地面积属于黄土高原,其余区域涵盖高山、沙漠、草原等不同生态系统。理解其地理复杂性,有助于更客观地认知区域发展模式与环境保护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