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位于中国西北部,地处 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汇处 ,这一地理位置使其成为连接两大文明古国的重要枢纽。具体分析如下:
一、地理位置坐标
甘肃省东西长约1655公里,南北宽约530公里,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其最北端与内蒙古接壤,最南端与四川毗邻,东接陕西,西连青海、新疆,北靠内蒙古并毗邻蒙古。
二、地形地貌特征
-
三大高原交汇
甘肃省被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地形区共同覆盖,形成独特的地貌景观。例如,东部黄土高原以丘陵沟壑为主,南部是高寒的青藏高原边缘地带,西部则是祁连山地与荒漠的过渡区。
-
主要地形分区
甘肃省可划分为六大地形区域:
-
陇南山地 :东南部山地,与四川接壤;
-
陇中黄土高原 :中部广大黄土覆盖区域;
-
甘南高原 :南部高寒草原地带;
-
河西走廊 :著名的古丝绸之路通道,东起玉门关,西至敦煌;
-
河西走廊以北地带 :包括柴达木盆地等荒漠地区;
-
祁连山地 :西部高山地带,孕育了多条内陆河。
-
三、生态与经济意义
-
生态屏障功能
甘肃省是黄河、黑河等内陆河的重要水源涵养区,祁连山冰川每年为下游地区提供约75亿立方米的水资源,对防风固沙、维护生态平衡具有战略意义。
-
经济与文化价值
甘肃是古丝绸之路的核心区域,拥有世界级文化遗产(如嘉峪关长城、莫高窟),同时也是中医药学和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孕育了多元的民俗文化。
甘肃省作为三大高原交汇处,既是自然地理的枢纽,也是人文历史的交汇点,兼具生态、经济与文化多重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