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的镇守历史可总结如下:
-
明代的镇守制度
嘉峪关自明洪武年间(1372年)建立后,长期由游击将军镇守。明隆庆年间(1522-1567年)设立游击将军府,负责处理军机政务。
-
芮宁 :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任游击将军,但因战阵亡,导致嘉峪关首次失守。
-
吴海仁 :明嘉靖年间(1522-1567年)任游击将军,其弟吴静山为肃州镇守使,其子侄曾长期担任关防要职。
-
-
清代及之后的管理
-
清雍正年间(1723-1735年)设立“嘉峪关总兵府”,改由总兵负责军事管理。
-
清乾隆年间(1735-1796年)游击将军袋什衣主持修建了戏台等民用建筑。
-
清嘉庆十二年(1797年)重修关帝庙。
-
-
近现代的守护与变迁
-
2001年起,李森担任嘉峪关最高军事长官20余年,负责景区管理。
-
1935年,国民党中央宣传部曾暂驻嘉峪关。
-
总结 :嘉峪关在不同时期由不同将领镇守,其军事防御体系经历了从明代的游击将军到清代正规军的演变。若特指军事防御阶段,芮宁、吴海仁等人为关键人物。